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

注重基础学科 ● 激活探究潜力 ● 强化志趣培养 ● 根植创新实践

 

一、【项目背景】

     

      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我们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部自2020年开始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全国重点科研院校、科研单位和众多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共同发起、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核准登记、由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性一级社团组织,是我国智慧工程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最高学术团体。为了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实施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教育,成立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旨在更好地探索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开展“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旨在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人才选拔和培养,进一步做好强基计划宣传、选拔和培养工作,贯通优秀高中与高水平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通道,共同培养立志服务国家基础学科发展和关键领域重大突破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坚持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利用大学拥有的优秀师资,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优越的条件,即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识密集型企业或组织的资源,开展“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立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培养机制,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培养体系

     

      包括环境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评价体系,形成完整科学系统。

 

(二)研发成长模型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构新高考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数据模型,贯通大学与中学的创新人才衔接培养通道。

 

(三)培育实践典型

       

      组织专家重点支持150个“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典型。

 

(四)创建评价系统

     

      协同大学、科研机构,创建过程评价、增值评价、表现性评价、结果评价完整操作系统。

 

四、【主要措施】

 

(一)培育一批基地学校

     

      重点建设100所左右“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实施一批创新素养培育项目,为基地学校搭建与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科技企业等合作平台,协同开展“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共建“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

 

(二)建设一批实践基地

     

      1.重点建设60个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基地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等为依托,结合基地实际情况自建或与高校共建创新实验室,开展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技创作、创客活动以及观测研究,为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平台。

      2.重点建设30个创新实践体验中心。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为主体建立创新实践体验中心。组织学生到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游学,体验科研过程、获得科学精神的熏陶,培养专业志向、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

 

(三)研发系列课程

     

      1.与国家课程融合。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创造性地开设数学、物理、化学等研修课程,把创新思维、方法渗透到学科学习中,通过必修课、研究性课程学习以及科创活动、学科竞赛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培养基础扎实、学科特长突出、创新潜质好的中学生。

      2.与校本课程贯通。搭建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开设涵盖理学、工学、人文、社科、经管五大领域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激发创新学习,体验学术科研,培养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

      3.与大学课程衔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程与大学课程衔接,探索引入、开设大学先修课程。

      4.与国际课程融通。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课程,特别是针对拔尖学生的培养课程和培养模式,提高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四)创新育人方式

     

      1.实行双导师制。为学生配备人生规划导师和课题导师。人生规划导师负责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学业规划等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规划高中生活和人生发展。课题导师由研究性课程教师和大学教授组成,负责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学术创新活动并产生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并持续性帮助学生积累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

      2.构建中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机制。充分整合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科技资源优势,通过建立高校、中学、高新企业、社会科技机构等多方互动合作机制,选拔具有创新潜质且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进入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与专项课题研究,建立中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机制,引导学生走进科学、了解科研,开拓思维,储备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加强研究性学习。学生在课题导师指导下,以研究性课题学习为主,尝试自主选择项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拓展实验技能,养成创新能力。课题研究方向分为数学与应用数学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方向、应用物理学方向、工程力学方向、应用化学方向、生物科学方向、哲学方向、历史学方向、汉语言文学方向,经济学方向等,研究性学习分五个阶段,学前基础阶段、研究基础课阶段、小班研究课阶段、答辩指导课阶段和模拟答辩。

      4.坚持多元评价。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依托“登峰平台”创新人才数据库,为每一个学员建立起个人成长档案,逐步建立起多元、动态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

      5.建立遴选机制。建立拔尖人才早期培养苗子遴选机制,综合运用多种鉴别方法对学生才能进行多维度测量,发现和确定学生的天赋和发展方向,每年遴选1000名兴趣浓厚、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进行专门培养,暨“登峰千人计划”,让他们走进首批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通过上课、实验、做课题等开展创新实践研究活动,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6.推动资源共享联动。“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通过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以及基地学校之间的联动,推动区域资源统筹,即形成资源联动、课程联动、社团联动、活动联动、课题联动、培养联动、师资联动、平台联动,探索建立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定期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和交流,促进“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资源共享。

 

(五)加强科研课题引领

     

      “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行动研究,不断提高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水平,形成“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论体系。积极开展关于“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开发、跨学科融合、校内外对接、大中学段衔接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引领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统筹管理

     

      加强对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体验中心、创新实验室课程开发与实施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并加强动态管理。

 

(二)加强选拔管理

     

      大学及中学联合制定相关项目学生选拔标准,选拔出真正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进行专门培养。

 

(三)加强过程管理

     

      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讲座及科研实践平台,让学生能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更广泛的科技前沿,又注重培养过程中与学生的沟通与反馈,提升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加强考评管理

     

      制定培养方案,明确提出培养要求与标准,严格按照方案和要求执行,实行淘汰制。

 

(五)加强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完善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大学和中学应加强问卷调查、访谈、信息收集统计以及跟踪调研,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加强项目扶持

     

      创新教育专委会协调教育评价公益项目基金对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予以经费支持,对基地学校予以奖励,总结、推广“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成果。 

 

六、【核心项目】

 

(一)创新教育实验室项目

     

      创新教育实验室既是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交流和成果应用平台,也是新高考背景下面向中学生的一站式研究性学习平台。“创新教育实验室”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涵盖了理学、工学、人文、社科、经管五大领域三十余个不同的专业方向,累计研发课题超过200余门,课程体量超过4000节,所有课程的研发和授课老师均为清北等顶尖“双一流”高校的教授以及博士或硕士。

      创新教育实验室利用大数据技术,客观、真实地记录学生全过程学习行为数据并进行完整的可视化呈现,并由第三方机构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权威认证,支持学生快速、便捷地获得研究性学习全部过程和结果资料,可直接对接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满足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真实客观性要求。同时,“创新教育实验室”引入顶尖高校科教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科研实践活动,让拔尖学生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 项目合作方式:

     

      ①为区域或学校搭建在线研究性学习平台供区域学校师生使用,通过项目制课题形式带动中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与科学探究,帮助学校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体系、创新教学方式,让中学生实现“人人有课题,个个会创新”。

      ②让所有中学生自主选择1—2个感兴趣的项目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创新学习日志、创新研究报告、过程认定报告、创新学习证书等成果,为全体学生进行专业探索、生涯规划、完善综合素质档案提供有效保障,为优秀学生参加综合评价、强基计划、出国留学等提供强有力的证明材料。

 

(二)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项目

     

      “强基计划”是新高考背景下清北等顶尖高校对于人才综合评价的全新模式,是国家对于基础学科拔尖和综合素质优秀学生的培养战略,是优秀中学生进入清华北大等“双一流”高校的重要通道,也是所有高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实现优秀中学生自我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的政策变革。“强基计划”选拔基础学科突出和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单纯依靠“应试化”考取高分的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需求。目前,国内一些顶尖中学如人大附中、北京四中、清华附中等学校已经研发出了一套将强基笔面试考核内容融合在高考备考知识系统中的教学体系,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成绩。

      依托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强大的科教资源以及北京市顶尖中学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国内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区域或学校携手共建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提供基础学科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拓展训练两套完整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立足高考、服务强基、冲刺清北。

 

项目合作方式:

     

      根据区域/学校的生源层次和具体要求,为区域/学校量身定制基础学科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拓展训练两套完整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提供教研、师资、测评、讲义、课程、习题、联考等全过程服务,并提供教学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的支持。同时,项目培养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打造了面向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标准化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测评方案,采用大学视角与中学教学要求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数据库,为大学选拔学生提供客观的基础大数据支持。

 

(三)开展登峰计划——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活动

     

      登峰计划是中国智慧工程研究院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招生考试研究分会共同发起的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创新大学指导、中学参与、学术组织、高新企业等多方数字化协同模式,搭建大学生实验室共享开放平台和中学研究性学习平台,协同开放数字化研究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学活动,构建创新人才数据库,为大学选拔学生提供客观基础大数据支持,探索出中国特色的人才选拔之路。

 

► 项目合作方式:

     

      有志向开展“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校,按登峰计划申报要求申请成为登峰计划联盟校,共同探讨强基计划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大中衔接”培养机制,推动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沟通衔接,推动高中学校育人模式变革,共同培育立志服务国家基础学科发展和关键领域重大突破的拔尖创新人才。

 

(四)引入“清标学测”智慧学习与评价中心

   

        “清标学测”智慧学习与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以专用智能平板电脑系统为核心载体,以SaaS系统支撑,整合周边设备形成的新一代智能化计算机考试与学习系统,辅以专业的考务人员和完善的空间设施,旨在支撑一流大学面向优秀高中学生的高水平评价项目的实施,并提供面向高中阶段“大中贯通”的学习资源,进一步为人才培养和选拔增质提效。

      该“中心”也是“登峰计划”创新人才成长数据库的支撑体系,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过程优化的全过程评价工具。

 

“中心”服务内容:

 

      ①支撑THUSSAT测试、双一流大学校考以及“清标学测”负责的其他考试的实施。

      关于“THUSSAT”测试: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THUSSAT)是由清华大学牵头组织,由高校学者、高考命题专家和省级教研员作为命题顾问,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各科课程标准基础上充分结合大学选才视角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的系列评价考试。每年面向高一年级在12月,面向高二年级在9月,面向高三年级在9月、11月、12月和3月组织全国统一考试。

      ②“中心”可以使用“清标学测”智慧学习与测评系统和数据自主组织测试,自主实现本区域内拔尖人才遴选和高中学校拔尖人才培养效能的评价。

      ③可以有针对性的形成区域内学校考生基础性报告和预测性报告,覆盖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校内省内和全国对比、“强基计划”入围概率预测、新高考选科规划建议等深度关键指标,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数据化的方向指引,以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帮助优秀学生向高校提交个人长程立体的学术成绩,获取高校寒/暑期营地研学或竞赛活动信息,使用高校提供的优质课程资源,实施大中贯通式的学习。

      ⑤“清标学测”系统可以与区域内学校现有教务、教学、学情分析等IT系统实现数据融合,使之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 项目合作方式:

     

      由区域内清华生源校或省级示范校与“清标学测”合作,由高中按照合作方案提供符合要求的场地、人员和硬件设备,由“清标学测”提供人员培训、系统部署和调试指导以及系统维护和云服务,共同建设“清标学测”智慧学习与评价中心。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2019 京ICP备18000674号-3